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伟 通讯员 顾黎明)茅箭区丹江路与武当大道交汇处,地势低洼,小雨积水、大雨受涝,通行受阻,曾困扰周边很多群众。近日,十堰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对此次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让丹江路彻底告别“雨天看海”的困境。
7月29日,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服务中心和茅箭区武当路街道龚家湾社区相关负责人,专程来到丹江路与武当大道交汇处的铁路桥下,检查此处排涝管涵施工后的综合使用情况,走访群众,了解工程效果。
社区负责人顾黎明说,为解决此地段雨天内涝问题,他们进行了排水改造,增加了一条排水渠,彻底解决了居民雨天出行难题。
丹江路铁路桥与武当大道交会处,地势低洼、位于铁路等特殊路段、排水系统老化失修,十多年来,每逢雨季,积水便迅速上涨,周边11个小区的居民、108家厂企的员工,日常出行和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被市民戏称:丹江路雨天能“看海”。
顾黎明说没改造前,一到暴雨天,附近山上的泥沙冲到马路上,严重影响了往来车辆通行。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得知此事后,将这一民生痛点纳入今年为民办实事、解难题重点工程。6月中旬,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服务中心施工队伍进场,一场与“汛期排涝”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徐东表示,该中心会同多部门用了两天时间制订施工方案,于6月20日开始动工。
为减少对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人员采用“昼夜轮班、分段施工”模式,经过20多天连续奋战,一套“横截水、竖排出”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地下排水管网设施,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建成并投用,将雨水快速疏导排出。
徐东说,为收集积水,施工方在道路中间新建了一条长20米的截水沟,截水沟内的球磨铸铁雨水篦每块长90cm,宽50cm,厚度6cm,还能承载60吨大型和重型车辆。
同时,通过计算,在路口一侧新建了一条长13米、宽2米、高1.8米的高标准雨水箱涵。雨水通过雨水箱涵流到武当大道的雨水箱涵里,使该路段积水及时有效排除。
7月22日的一场暴雨成为检验工程成效的“试金石”。监测数据显示,在当天最大降雨量达73毫米的情况下,丹江路铁路桥路段全程无积水,车辆行人通行如常,这不仅消除了存在多年的安全隐患,更彻底改变了周边群众的出行体验。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