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子轶 实习生李紫庆
办公室难抢,开园即满园!7月29日,武汉市首批市级人工智能培育产业园区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园,23家企业顺利入驻。
这一幕是湖北创新创业活力的缩影。上半年,湖北新登记经营主体超110万户。其中,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三大产业招聘需求节节攀升。
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激增
企业初创,求贤若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湖北上半年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三大产业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超150%、77%和48%。
招聘市场的火热,能够印证主体生命力和产业鲜活度。
今年3月春招,武汉经开区40家名企组团去华中科技大学“抢人”,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研发岗位硕士月薪2万元起步是标配。当场就有140名人才达成就业意向。
高素质人才扎堆就业的背后,是湖北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迅猛发展,年轻人的事业干得正欢。
4月3日,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公司成立,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20名员工平均年龄31岁;今年4月30日,主攻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的湖北小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同日,湖北讯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同样聚焦人工智能软件领域……
配套政策迅速跟上:今年以来,我省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楚商、高校师生、校友四类群体,出台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6月初,东湖高新区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人工智能初创团队,5年内持续提供资金支持,累计最高可达1000万元。
从省科技厅的行业初步统计来看,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105亿元,同比增长超57%。预计2025年,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企业数量将达到2000家以上。无数创业者翘首以待“未来以来”的一锤定音,能由湖北敲出。
“就”在湖北!“千岗迎台青”招聘会在武汉举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339家
外资企业持续重仓湖北。
5月28日,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江岸店)开门迎客,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奥托立夫、盖瑞特等纷纷在武汉设立全球技术研发中心……
对于宜昌“吃货”来说,最近有个好消息是能在家门口吃上全球披萨人气品牌——达美乐了,达美乐比萨中国近日取得了宜昌首店的营业执照。
截至2025年7月底,达美乐中国已开设46家餐厅,其中2025年就已新增16家,预计至2025年底将在武汉开设超过50家门店。
达美乐披萨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湖北市场以来,企业感受到湖北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达美乐(湖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跨区迁移,在武汉市蔡甸区市场监管局的帮助下,从线上提交申请到领取新营业执照,整个迁移手续仅用30分钟便高效完成。”
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9亿美元,规模保持中部第一。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9家,同比增长10.78%。中国香港、新加坡是湖北主要外资来源地。
位于武汉凯德1818的达美乐比萨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天纵摄)
AI30分钟为企业“接生”
“这个AI客服蛮好的!按照提示准备好材料,到窗口不到半小时就领到了执照。”7月18日,鄂州市民王女士在葛店经开区注册了一家个体工商户,通过新上线的“小葛导办”智能服务平台拿到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是全省首张100%含“AI”的营业执照——全程通过AI帮办。
从“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到“跨域通办”等改革;企业开办标准从“210”升级到部分地区“1050”,即企业开办涉及的多个事项一次申报、0.5个工作日内办结、0费用,湖北“店小二”的服务效率已经毋庸置疑,如今,DeepSeek大模型更是让办事如网购般智慧便捷。想在湖北投资兴业,又怕办证办照麻烦?“机器人 人工”无缝衔接模式,一直在线的智能客服能做到在线演示、知无不言,让政务服务实现从“能办”向“好办”“智办”跃升。
位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内的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正在办理咨询业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摄)
湖北还在推进楚商回乡共建支点,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全力服务全省每年新增楚商回乡投资额亿元以上的注册企业1800家以上。上半年,聚焦楚商回乡、校友回归、创新创业新春服务月等行动,全省新增返乡创业5.78万人,同比增长15.9%。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