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魏俊 通讯员 马婷婷)全民健身,共同参与。专家提示,要将科学运动贯穿健身运动全过程,做好强度监控、充分恢复与长期规划,谨防运动损伤。
十堰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陈本启建议,市民在运动前,应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能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项目,每次运动前先进行5至10分钟动态热身,运动前1至2小时少量进食。
此外,市民在运动过程中,应倾听身体与保持适度至关重要。一要确保心率在安全有效范围内,能用短句交谈是简易判断;二要时刻留意身体信号,若出现异常疼痛、胸闷气短、头晕或极度乏力,必须立即停止。
谈话测试法是大众易于掌握的强度自测手段。中等强度运动时,应能说话,但不能唱歌。运动过程中还需注意小口多次补充水分,避免脱水,感到不适切莫勉强坚持运动。运动结束后,切勿立即停止或坐下,应进行5至10分钟的低强度冷身,如慢走或舒缓拉伸,帮助心率平缓回落,促进乳酸代谢,减少肌肉僵硬酸痛。冷身和拉伸是科学运动的闭环保障,每个拉伸动作应保持15至30秒。
专家指出,科学运动绝非一时兴起,需要系统性规划。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设定目标,建议市民定期评估运动效果并调整训练计划。日常训练,市民易尝试有氧、力量、柔韧、平衡等多种类型的运动模式,避免单一重复的运动带来身体肌肉组织劳损或平台期。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