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王艳华 极目新闻记者 杨琛源 荆楚网记者 胡莹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截至今年8月,丹江口水库累计向京津冀豫送水730亿立方米,超1.1亿人口受益。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为“南水”,“南水”成为首都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水源地因此面临一道世界级难题:如何既守住“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又让广大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丹江口给出的答案是——做强水经济。
8月29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北线记者团来到丹江口,体验这座“中国水都”发展水经济的蓬勃活力。
10个武当蜜桔变成1瓶北冰洋
北冰洋,1950年诞生,中国最早的汽水品牌之一。如今,这个北京老字号跟湖北牵上了手——北冰洋最新吉祥物“冰冰熊”头顶的桔子,正是武当蜜桔。
北冰洋新吉祥物“冰冰熊”头顶就是武当蜜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走进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北冰洋)产业园,如同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旅游景区。这里已建成7条生产线,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分区。穿过蓝色的饮用水车间,一片明亮的橙色映入眼帘,就来到了HPP桔汁的生产线。
在这里,一颗颗武当蜜桔经过分拣清洗、榨汁取汁、杀菌冷却等工序,变成了一瓶瓶HPP桔汁。工作人员介绍,HPP桔汁采用超高压灭菌,没有添加剂,不加一滴水,保留了武当蜜桔的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因为采用鲜榨桔汁生产,果味也更加浓郁。
和很多果汁饮料厂家生产橙汁不同,北冰洋一直坚持做桔汁,其HPP桔汁生产线的技术也是行业领先。生产一瓶HPP桔汁,大约需要10个桔子。HPP桔汁生产线一小时可以生产1.8万瓶,对桔子的消耗量巨大。而丹江口正是武当蜜桔的主产地,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超30万吨——北冰洋和丹江口,可谓“天作之合”。
“好水加上好桔子,就是王炸组合。”一轻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东介绍,产业园产品覆盖天然饮用水、果汁汽水、无菌茶饮料、百分百果蔬汁饮料等,市场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下一步将全国推广。
一轻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东接受采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果汁感满满,就像在吃桔子。”品尝一口北冰洋,记者们纷纷点赞。更让大家感兴趣的,是丹江口积极发展水经济的探索实践。
Ⅰ类水质的背后
“挣钱不能砸牌子,砸牌子就是砸饭碗。”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监测指标中有107项达到Ⅰ类,Ⅰ类水质天数占比80%以上。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套“空、天、地、水”立体管控体系——
高空卫星、无人机、200 多个环库岸线的高清摄像头织成“天眼”,把污水偷排、非法垂钓、危化品车辆运输等“ 风吹草动”看得清清楚楚;地下雨污管网内的监测仪实时保持,一旦跑冒滴漏,管道机器人立刻精准探查、及时修补;对水库水质断面及入库支流沟渠水质实时监测,出现异常自动预警……随机点开系统内一家医药企业,进水量、出水量、用电量信息实时跳动,排污口pH值、总磷等指标实时更新。
水质是底线,水经济是出路。
无色无味的水,正不断拉长价值链。农夫山泉在丹江口已建成3座工厂,26条生产线,每小时生产8.1万瓶瓶装水;燕京啤酒智能化基地即将投产,投产后每小时产出22万瓶精酿啤酒;湖北博奥食品将一条鲢鱼变成40余种产品,“吃干榨净”模式推动企业向10亿级跃进。
丹江口水都供应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旭东介绍,丹江口已拥有水企业26家,2024年产值18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40%。目前,丹江口正着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渠道和资源,推动更多中小型、成长性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8年全市水经济产值突破500亿元。
记者拍摄丹江口水经济产品展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沧浪之水清兮,可濯缨、亦可兴城。离开产业园,眺望丹江口水库的碧波万顷,国际商报记者成昱勋感慨:“面对守护与发展的双重考题,奋力实现‘绿富双赢’,丹江口的实践说明——最严格的守护与最蓬勃的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编辑:陆兴敏